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如何发展?各国嘉宾献言献策
7月22日,2019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正式拉开帷幕,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论坛上,各国嘉宾就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成果以及未来如何发展献言献策,为推动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增添新活力。中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周为: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目前,全国有中、高等职业院校1.17万所,在校生近2700万人,共开设近千个专业、近10万个专业点,国家层面组建了61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成1400多个职教集团,密切联系3万多家企业,广泛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其中,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中等职业教育对所有农村学生、涉农专业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覆盖面超过90%,为近年来我国年均减贫1000万人贡献了力量。今天在贵州,开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联系。通过建设“鲁班工坊”等形式,重点面向发展中国家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培训、学校援建项目,分享中国职业教育的经验和成果,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裴鸿卫:国际交流与合作将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江西省高职院校坚持扩大教育开放,通过向国(境)外组织派遣专任教师、接收全日制留学生、开展国(境)外人员培训、组织在校生国(境)外实习等方式,在教育人文交流、合作办学、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秉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的理念,不断拓展人文交流合作深度和广度。通过互派教师和学生团体访问、开展汉语国际推广等活动,增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不断丰富教育交流的形式和内容,利用区域特色打造职业教育人文交流闪亮名片。坚持包容互鉴、合作共赢态度,不断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途径、新模式。通过教师交换和学生交流、校校合作办学等促进了双方学术、科研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具体项目为抓手,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依托自身优势开展境外办学。践行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信念,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输出能力。通过国(境)外人员培训、输出技术人才,伴随“走出去”企业,积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东盟诸国教育各有所长,与我国教育资源互补,职业教育合作大有可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马来西亚教育部职教司副司长诺哈娜:未来,我希望能让300名马来西亚职校学生到中国职校学习。
马来西亚教育部鼓励职校与来自国内外的企业进行合作,并通过技术、专才共享加强学生在全球化的竞争力及确保具备企业级就业市场所需。为此,我们启动了校企合作以确保学生的培养能跟上时代及企业的步伐。马来西亚教育部希望通过更多的国际合作来确保马来西亚职业学院的教育达到国际水平、确保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能力得到提升,我相信通过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会大大减低我国对外国劳工的依赖并通过这类就业机会提高相关领域技术工人的薪金。同时,我们希望能与中国在软件工程、电子商务、汽车维修、农业科技、旅游业等领域有更进一步的合作。未来,我期待能有300名来自马来西亚职校的学生能到中国的职校学习,使用中国职校的先进实训设备来加强他们的技术能力,同时让他们有机会了解中国的文化、价值、社会。马来西亚教育部期待在中马两国现有的合作基础上,能进一步加强彼此的合作,尤其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